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主会场活动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活动由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铜山区政府、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徐州文化馆(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铜山区文体广旅局、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
当天傍晚,一场“非遗正青春 彭城添新彩”的非遗文化盛宴,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前广场拉开帷幕,徐州非遗展示周活动也由此启动。启动仪式上,市文广旅局向获得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遗工坊的代表颁发了奖牌,向获得徐州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颁发了证书。截至目前,徐州市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非遗项目90个、市级非遗项目273个,省级非遗工坊7家、市级非遗工坊26家。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围绕这一主题,徐州的44项非遗项目齐聚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一场为期两天的“非遗进校园”融合展演活动。在活动现场,师生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还能参与制作过程,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登台领取了徐州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证书的泉山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彭咪回到展位后,向大学生们介绍了竹编“彭城”文创背后的文物故事。徐州剪纸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冠玉汲取南北方剪纸的技巧创作的百蛇剪纸,融入了《白蛇传》等故事传说和锯齿纹等技法,用创新思维为古老技艺注入了活力。
六月正值毕业季,此次非遗市集还展示了青年学子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张雨蝶向记者介绍了她的创作初衷:“我以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经典瑞兽形象为灵感来源,结合现代插画表现手法,设计了挂件、冰箱贴、邮票、钟表等文创,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创新演绎。”
非遗市集前方的舞台上,由江苏省梆子剧院“小梆子班”青年学员带来的戏曲水袖《断桥情》,沛县文体广旅局带来的唢呐合奏《丰收喜悦》、铜山区文体广旅局带来的汉服朝代秀,以及歌曲《釉见青春》、歌伴舞《相传》等节目,融合传统与现代气息,让古老艺术在青春场域中绽放光彩。
“非遗需要青年的助力,青年也需要非遗的滋养。”出席活动的徐州文化馆馆长杨孝军介绍,“为强化政校合作,促进非遗保护,今年以来,我们加强和驻徐高校的深度合作,推动非遗进高校系列活动,与江苏师范大学传媒影视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推动我市非遗学术研究、传承人教育培训、产业化与创新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了质的飞跃,扩大了非遗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