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亿吨大港”建设再提速

走进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码头,这里停靠着一艘艘货船,巨大的门式起重机挥舞着长臂,将五色集装箱精准抓放;集卡车在码头与堆场间来回穿梭;货轮的汽笛声与火车的呼啸声交相呼应,将“港口脉搏”传向四面八方……

徐州港是京杭大运河最大的港口,港口水深4米,可以停泊三四千吨的货船。作为北煤南运、西煤东输的重要枢纽,来自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安徽等地的煤炭经此中转至长三角地区。2024年,徐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95.35万吨,占全市货物吞吐量近一半;集装箱吞吐量超28万标箱,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以下简称:港务区)积极谋划“陆港+水港”建设和产业发展。顺堤河作业区作为港务区“水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9年被确定为淮海国际陆港铁水联运中心,是徐州市打造“亿吨大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港务区“国际化水港”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为江苏省重大项目、徐州市城建重点工程,2024年2月28日,顺堤河作业区二期码头工程全面开工,开启徐州“亿吨大港”建设新征程。

来到顺堤河作业区二期项目施工现场,烈日下,只见工人们正忙着搭建基础结构,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码头的雨水管道铺设、道路灰土回填、堆场铺面建设、钢板桩搭建等正齐头并进。

“堆场PHC管桩完成100%、轨道梁完成92.63%、码头土方开挖完成95.10%、道路灰土回填完成97.36%……”在项目部的进度表上,数字每天都在刷新。占地1327亩的二期工程,相当于120多个足球场大小,总投资18.07亿元,目前正进行码头主体结构搭建。

“项目计划建设12个2000吨级装卸泊位,其中集装箱专用装卸泊位6个,散货(粮食)泊位2个和多用途泊位4个,泊位长度合计1094.6米。”项目负责人告诉我,顺堤河作业区二期码头工程将建设以粮食、件杂货和集装箱等为主要货种的综合性港口,充分发挥徐州铁路、水运、公路多式联运的基础优势。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947万吨、年吞吐量836万吨,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此外,二期项目将通过港口数字化赋能,建设智能化集装箱堆场、智能理货、无人地磅、集控中心、安全监测等智能化设施,打造全场景智慧化码头。

作为港务区双核心之一的水港,顺堤河作业区二期项目建成后,一方面能够满足“散改集”趋势下淮海国际陆港逐年增长的货运需求,实现国家水运主通道京杭运河沿线码头的等级提升;另一方面能够推动徐州港口一体化发展,促进徐州枢纽经济规模效应加速释放,逐步实现“港城产”融合。

波光粼粼的“黄金水道”上,货船来来往往。随着顺堤河作业区二期项目的建成,徐州港不但在通过能力上更进一步,而且在实现“公改铁”“铁转水”“散改集”的绿色物流方面也将走在全国航运界前列。